深圳折叠工业上楼!

2024-03-02 18:49 工业建筑

深圳折叠工业上楼!

项目简介:

  5月初,造价57亿元的南山智造城市更新项目(一期)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正式落地。

  向天空要空间,项目提出了「折叠空间+垂直产业」的理念,让企业在高层大厦而非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、办公、研发。

  只是,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现象,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上楼,「工业上楼」是否会成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?找找君为你解读。

  通俗地讲,「工业上楼」就是建一个高层的厂房,然后把公司制作活动搬到楼上。

  这一概念起源于新加坡。上世纪80年代,为应对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现状,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出现了一批“堆叠式厂房”,针对某些中小型企业,创建了集研发、制造、仓储和办公多功能一体化的工业空间。

  而国内「工业上楼」模式探索可追溯至2012年,那一年深圳投资打造的全至科学技术创新园,按照“厂房+写字楼”的复合标准建设了23层的科创大厦,定位研发、办公、生产一体化,将工业空间大幅拓展。

  2017年,新华社以《广东推进“工业上楼”》为题,刊载了深圳全至科学技术创新园模式,将「工业上楼」推向公众视野。

  真正把「工业上楼」政策落到官方层面的是广东和山东。2018年底至2019年,广东佛山、深圳和山东青岛先后发布「工业上楼」扶持办法、工作指引与实施意见,从政策上明确了「工业上楼」的产业导向、开发要求、扶持条件等。

  在地方政府的倡导和鼓励下,「工业上楼」逐渐走向规范化、标准化,成为地方政府及企业、行业不断关注的线

  按照通常的理解,只要高于一层的厂房,哪怕只有两层,都可以称为「工业上楼」,但这样的厂房早已被普遍应用,俗称多层厂房。

  ,给出了上楼标准的第一版定义:「工业上楼」建设项目厂房层级须达到6层及以上,建设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,层高达到4.3米以上,承重能力满足0.75吨/平方米,以上控制指标均为厂房占地,不含行政办公及配套服务设施占地。

  则指出,工业上楼就是“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厂房”。不管怎样,从官方的定义能够准确的看出,「工业上楼」虽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空间的利用效率,但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,对“上楼”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限制。

  一般适合生产设备较轻,生产的全部过程噪音与污染较小、并且在产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震动较小的制造业,比如生物医药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工业互联网等。

  就这次落地的南山智造城市更新项目来说,未来聚焦的也是生物医药、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。

  作为一种新模式,「工业上楼」除了最大化利用有限的产业空间这一显而易见的优点,还在

  方面大有裨益。比如,「工业上楼」在满足原有企业对生产空间需求的同时,释放更多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,变相降低企业用地成本;

  通过「工业上楼」,可以把产业相关企业最大限度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,实现高新产业聚集;

  通过「工业上楼」,在工业生产厂房中融入生产配套、生活服务配套,实现空间集约、功能复合目标等。

  随着城市的不断聚集发展,在集约有限的城市空间内,「工业上楼」模式将慢慢的变成为很多大城市解决工业用地紧张,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手段。

  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/本刊发表文字、图片作品并不意味着本刊立场观点/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,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。

上一篇: 深度剖析:各地积极探索工业空间新形式“工业上楼”未来开展前途怎么? 下一篇: 【48812】2024-04-21

COPYRIGHT (C) 2022 小九直播app免费直播下载安装   网站地图